从海因里希法则谈滑翔伞运动的风险管理

首页标题    通知公告    从海因里希法则谈滑翔伞运动的风险管理

从海因里希法则谈滑翔伞运动的风险管理

原创 存折哥 

 

海因里希法则(Heinrich's Law)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Herbert William Heinrich)提出的300∶29∶1法则。意思是当一个企业有300起隐患或违章,非常可能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另外还有一起重伤、死亡事故。

海因里希法则是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发生过程,而且重点强调对“人”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即:

(1) 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2) 事故的发生首先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其次是因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3)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4) 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我们在做风险管理时也经常会用这个思想,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法则重点讲的不是不同程度的事故间的比例关系,而是这中间的逻辑关系和风险因素分析,进而通过有效手段打破这种比例关系。所以在在风控模型建设里面又有一个“可靠性分析”的模块,比如说不同教练教出的学员的事故率和事故类型、头天晚上饮酒发生安全事故或事件的影响、有无检查员和检查单制度的区别、不同地区和天气对事故的影响程度、滑翔伞年检比例对事故数量的影响等等。

 

 

风控体系建设里面“可靠性”和“实效性”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这里面既包括制度和标准的制定、执行、监督和报告,也包括从人员、器材、场地、活动、保障五个纬度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和纠正。

 

 

滑翔伞运动在我国已经有20几年的发展历史,但也是这两三年才迅猛发展起来。面对航空体育运动“爆发式”的快速发展,我想各个营地、各级航协和管理部门也没经验可循,所以在管理制度和手段上有些滞后的现状,也应该是一个行业或事物产生、完善、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2020年12月份由中航协在湖北荆门主办的《滑翔伞运动发展研讨会》意义非凡,可以非常清晰的感受到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已经充分认识到了问题所在。从本次会议内容的设置上,就可以看出从培训内容、考核标准、培训机构标准、营地运营管理、安全法规等各个方面,管理部门已经开始给予高度关注并加紧推进各项工作的进程了。

 

 

对于发展与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矛盾问题,在王永利主任的总结讲话中已经有非常明确表达,而且特别强调了教练员和双人伞执照数量上的不足给行业带来的影响。自2019年10月起,滑翔伞的培训考核班的举办就已经开始打破以前那种体制的束缚,实现市场化运行。去年半年时间C照考核班就举办了7场,这是以往从来没有过的,也可见航管中心管理部门的决心。

 

 

随着各项制度和标准的制定和不断完善,对于人员(学员、飞行员、安全员、教练员、检查员等)、器材(应用标准和使用标准)、场地(安全运营的软硬件和综合能力)、活动(娱乐、培训、赛事、嘉年华、商业带飞等)、保障(救援、保险等)各个方面管理的不断加强,风控体系的逐渐完善,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当然这个管理体系的建设有个推进的过程,我们再耐心一点点就可以了!

 

 

还是那句话:航空体育运动快速发展不是野蛮发展,有效管理是唯一手段,要想进入良性循环,就要“安全理念为要,制度建设先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载内容为本网站原创或网络转载,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转载文章已注明出处,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021年2月19日 12:58
浏览量:0
收藏